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、叶柄、嫩茎、芽及花瓣等幼嫩部分。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,在植物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。而且,白粉病病菌很容易产生抗性,这也导致白粉病一旦爆发很难防治,让大家很头疼。

一、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症状
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和果实,以危害果实为主,在果实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。果实早期染病影响果实发育可造成僵果,中后期染病导致果实着色不均,果实变软;叶片受害在叶背面产生白色丝状、粉状物,新叶比老叶更易感病,病情加重时叶缘向上卷起,后期呈黄褐色;花瓣感病时变红,影响开放。白粉病发生严重时还可危害叶柄、花萼和果梗等,发病部位出现白粉状物。

二、发病规律
草莓白粉病由真菌引起。温室生产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,头年11月、次年3月中下旬为病害高发期,在温度15-25℃、相对湿度40-80%时容易发病和蔓延,温度高于35℃或低于5℃对病害有抑制作用,生产上栽培密度过高、光照不足、通风不良、空气湿度较大或氮肥施用较多时容易发生病害。

三、防治措施
1.农业防治:优先选用抗病品种,通常欧美品种如童子一号、甜查理、阿尔比抗白粉效果较好;适当减小种植密度,合理密植;采用大垄双行定植;及时摘除老叶、枯叶。
2.物理防治:高温闷棚;
3.生物防治:可在用硫磺熏蒸时配合使用生物杀菌剂2%武夷菌素200倍液、枯草芽孢杆菌(1000亿孢子/克)48-72克/亩、寡雄腐霉8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,效果更佳;
4.化学防治:推荐使用嘧菌酯·乙嘧酚化学药剂。

100ml嘧菌酯·乙嘧酚-粉美拉-标创
总有效成分含量:40%
乙嘧酚含量:25%
嘧菌酯含量:15%
剂型:悬浮剂
净含量:100ml+100ml
不伤花不伤叶
内吸性杀菌剂
通过根茎叶全面吸收
主防作物白粉病